美好的生趣总在户外培育

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阴晴不定的天气已经持续好几天,还好近午都不下,我和孩子能坚持出门走走。很奇怪,足足几个月,我们的活动范围都在这不大的小区里,居然没看腻。池塘看着它上冻,初春又解封,鱼重新开始游动,现在布满绿藻,睡莲的种子在水底想必已经苏醒……

今天稍微有点特别,贝贝骑上自行车,还带着心爱的放大镜。因为看完科普绘本《微观世界——谜一样的小生命》,决意要去找水下猎手——水螅虫,什么吸盘什么带刺的触手,说得头头是道。可一路上,放大镜的功能就不限于此了,迷你酒杯一样的月季,初放的花朵大概很甜,密密麻麻都是蚜虫,放大镜底下清清楚楚。浆果已经缀满枝头,仔细看,不少已经被鸟儿衔去半颗,果核暴露在外。更有甚者,果肉啃得干干净净,果核光秃秃悬在那,着实可乐。地上还有好些被雨水打落的,星星点点。我们也学贪吃的鸟儿,摘一颗,哇,果汁溢满口腔,真是饱满,难怪小鸟欢喜,不过贝贝还是直喊:“Toosour.(太酸了)”相隔不过几步,另一株果实累累却无人问津,我请他猜为啥鸟儿不吃?“没熟呗,鸟儿又不傻。”于是,边走边聊,讲起了《世说新语》里那个老少皆知的小故事《道旁李苦》。在树下讲故事,总比说教容易让孩子接受。

不知不觉,来到水塘边,贝贝拿放大镜开始搜寻目标,可惜一无所获。不过,又有意外的发现,原来密密麻麻的绿藻并不只是我们看到的表层,下面有无数气根。这个漫长的假期,他似乎把小区的植物认了个遍,大树有小叶女贞、枇杷、海棠、石楠、杨梅等,花草类的比如银叶菊、鼠尾草、佛甲草、羽衣甘蓝等。他对紫苏念念不忘,因为我告诉他,民间用它泡油来治小儿湿疹,干的紫苏叶泡水,还能治咳嗽。每走一圈,好像都有许多要聊的,要看的,对每棵树一次比一次熟悉。他发现即使同一个树种,散在小区不同的方向,抽芽长叶花期也各有不同。他不爱修葺整齐的园林式绿植,偏爱一些杂草丛生的野地,说这才是一种“和谐共生”,才是好看。

没有一本教科书能带给他这些,也没有哪一位网课老师将如此丰富的内容集中呈现讲解。“爱自然,关爱地球”是书里电视上大人口中听来的口号。只有当孩子自己行走其间,蹲在地上观看爬虫,听雨后鸟鸣,看繁花似锦,感受气温的一点点回暖……才知道大自然神奇在哪,它不是远方,不是抽象的文字,是可看可触可感可闻的一切,是人类真正的母亲和朋友。

有前辈曾提醒我,要把孩子当“动物”养。“动物动物,不动就是死物”这句话一直牢牢记在心里,觉得非常直白,也非常在理。当孩子像“小动物”一样和自然打交道,那种人与自然亘古绵延的亲密关系,或许就在这样的接触中被唤醒。

“妈妈,你知道春天对于鸟儿最美好的是什么吗?”

“它们的交配季来了,日子很简单,吃果子,找伴侣,生宝宝;吃果子,找伴侣,生宝宝。这就是它们每天在树枝上哼哼的头等大事。”

“妈妈,你看哦,新的小笋长出来,不明显,不容易被拔了,因为老竹子掩护。等小笋长大了,又护着那些发黄开始衰老的竹子,不被人砍了,就这样,一代代下去。”

……

哪还用得着我们去告诉他什么是大自然的规律?日日观察,幽微瞬间都悉心收藏。突然想到,也正是如此,常年在田间地头劳作的农夫远比在写字间里拍张花朵发朋友圈的人,更懂什么叫自然,土地和人类的关系到底意味着什么。

家住一楼,朝西面的阳台做了一整面落地玻璃,透明的窗外,四季风物变化如蒙太奇手法般切换。贝贝总在外面草地玩,也因此交到了几只动物朋友:三只流浪狗、两只流浪猫、两只鹧鸪,还逐一为它们起名字。鹧鸪通常早上来,散散步,草地上觅食。狗和猫到点来吃饭,开心了就在近处的草地上犯懒、玩耍……我常看着这些发呆。是,这就是“生”,大自然里生生不息的“生”,让人愉悦的一切“生”。当一场疫情,让所有人体验了假想中的“死”,以及许多真的“死亡”逼近的时候,当生命的真相被刮开一层,是不是该重新思考一下“生”的意义,和自然共存的意义?那么,美好的生趣从哪里来?梭罗在《瓦尔登湖》里就说,它总在户外培育,在自然中获得。

明天,继续散步。

(文中插图,来自小区散步随手拍。)小莉积极




转载请注明:http://www.fortythieves.net/lcjc/8959.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