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快乐
数学老师又请假了。
听说嗓子坏了,说不出话。
这节课又要自习了。
嗓子“惹祸”怎么办?
本期我们邀请
医院
耳鼻咽喉科主治医师蒋迪
和大家聊聊嗓音疾病的防治
这里是
权威轻松接地气实用的
健康微视频栏目
03:45用嗓压力计算题
据调查,在教师队伍中有46.6%的教师患有各种嗓音疾病。
教师们的“嗓子”压力有多大,我们来简单算一算:
一名教师每天上4节课
×
一节课45分钟
×
每分钟个字
×
每年上课天
=
每名教师每年上课要讲4,,个字
“失声”一旦出现,最常见的原因是负责我们发声的器官——声带受了伤。
这些“伤”以声带小结、声带息肉、声带白斑、声带沟等多见。
失声人群
“失声”通常好发于用“嗓”较多的职业人群:如教师、歌手、主播、销售等;儿童、青少年和老人等声带张力差的人群,也容易中招。
嗓音疾病如不及时治疗,轻则声音粗糙,重则声音嘶哑,发不出声,甚至可能引发呼吸困难,造成生命危险。
“失声”也可能隐藏着咽喉反流、食道占位性疾病、甲状腺占位性疾病、肺结核,甚至是喉癌、肺癌等疾病。
错误做法
喉咙不舒服就吃润喉糖,是不少人的坏习惯,润喉糖的确可帮助分泌口水,但它含有的糖分可使唾液黏稠,粘在喉咙反而让人会不自觉清嗓子。
清嗓子,这个动作可让咽喉、声带瞬间拉紧,造成损“嗓”。
科学发声
不大声说话、喊叫、争吵、发脾气;不要模拟怪声说话或说悄悄话;
克服喜欢清嗓子的坏习惯;感冒、月经期、身体疲劳时少说话;
说话时间不要太长,响度和速度要适当;禁止挤、卡、压喉咙说话;
多喝水,每天至少8杯;忌烟酒,少喝含咖啡因的饮料,如咖啡、茶、可乐等;
少吃刺激性食物如油炸、辛辣、核仁类等食品;
睡觉前3小时要空腹,避免返流性喉炎所致的不适。
这里是说医不二
“神兽”归位,老师到位!
懂事的孩子们要少惹老师生气
请好好爱护讲台上的“好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