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种妇女病的沈氏家传方,明代相传至今

(一)12种妇女病家传秘方

上海沈氏女科善治妇科病,自明代起相传,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12种妇女常见病有独到见解,独创治法,用药独特。现录效方,冀传后世。

1、保胎先补肾,补肾先滋阴

胎动不安与肾气衰损的关系最为密切。肾气充盈,胎气必安。补肾立法,少投温燥,“胎前宜清”,多进滋阴清热之品。

方药:生黄芪15g,当归10g,枸杞子15g,炒白术10g,黄精10g,苏梗10g,黄芩10g,川断15g,生杜仲10g,桑寄生10g,补骨脂10g。

2、妊娠恶阻降中寓安

恶阻系胃气上逆,胎动不安所致,非降不止,应用辛开苦降法,但降的程度直接影响胎气,甚至可致滑胎,故宜适度。

一者降中焦胃气,忌利下焦两便;二者佐宣肺清肃及柔肝和胃之品,以助胃气之降;三者遵古训“胎前宜清”,配安胎清热之品。

方药:黄连10g,黄芩10g,姜竹茹10g,旋覆花(包)10g,佛手10g,当归10g,炒白芍10g,乌梅炭10g,苏梗10g,炙杷叶10g,川断10g。

3、产后节楚以温通立法

产后保养不慎,感受风寒,骨节酸楚一症最难治愈。除遵古训“产后宜温”,以温补气血为治外,不可忽视温通之力,补而不通其楚难除。

另外,还要用引经药方能增其药力。

方药:生黄芪15g,当归10g,鸡血藤10g,老鹳草10g,桂枝10g,秦艽10g,生杜仲10g,桑寄生10g,桃仁10g,川断15g,怀牛膝15g,防风10g,防己10g,晚蚕砂(包)10g,三七粉(冲)3g。

加减法:

1、颈部酸楚加葛根10g;

2、上肢酸楚加桑枝30g;

3、下肢酸楚加木瓜10g;

4、腰部酸楚加狗脊15g。

4、产后乳痈既补托又活络

产后乳痈即乳腺炎,系感染所致,故医者常投清热解毒之品,殊不知清解药常常苦寒,可伤胃气,并致寒中胞宫而后患无穷。

应少投清热解毒之品,立法最宜补托活络。

方药:生黄芪15g,当归10g,蒲公英10g,鹿角霜15g,丹参30g,香附10g,赤芍10g,炒橘核15g,青皮10g,路路通10g,制大黄10g,王不留行10g。

5、产后下乳最宜温补

产后3天乳汁不下或下之甚少,速投温补之剂,从脾肾着手,还要3佐:一佐和血通络,通利乳络;二是寒性反佐以防上火;三是和胃消导以免腻滞。

方药:生黄芪15g,当归10g,蛇床子10g,菟丝子10g,川芎10g,蒲公英10g,炒白术10g,王不留行10g,炒橘核15g,路路通10g,生麦芽30g,谷麦芽30g,莱菔子10g。

6、崩漏宜升提并生新

血崩和淋漓均属经量过多的病证,虽有寒、热、虚、实之辨证论治,但其关键在于升提固脱和祛瘀生新,非此难以止矣。

方药:生黄芪15g,当归10g,姜黄10g,白人参(另煎兑服)5g,鸡血藤10g,仙鹤草10g,益母草10g,三七粉(冲)3g,山楂炭10g,血余炭10g,升麻炭5g,五味子炭5g。

7、痛经应温通并解郁

痛经不论寒、热、虚、实,总以“不通则痛”为基本病机。宫寒和肝郁常是不通的主因,故止痛经常要抓住温通和解郁。

方药:桂枝10g,炮姜10g,香附10g,赤、白芍各10g,乌药10g,柴胡10g,玄胡10g,川楝子10g,鸡血藤15g,晚蚕砂(包)15g,三七粉(冲)3g,琥珀粉(冲)3g。

8、外阴白斑熏洗外涂

外阴白斑应当根治,否则有癌变之虑。主要靠外治法,既熏洗又外涂。

方药:蝉衣15g,苦参10g,鹤虱30g,仙灵脾30g,威灵仙15g,薏苡仁15g,煎水坐浴熏洗。每天1~2次,30天为1个疗程。

蛤壳粉30g,生黄柏60g,生石膏30g,冰片5g,共研细末,九华膏调涂患处。

9、外阴瘙痒清利湿热

外阴瘙痒和妇人淋证总由湿热下注造成,应内服坐浴并进。

内服方:炒苍术10g,薏苡仁10g,生黄柏10g,土茯苓15g,萆薢15g,丹皮10g,制大黄10g,蛇床子10g,车前草30g,白花蛇舌草30g。

坐浴方:苦参15g,蝉衣5g,萆薢30g,炒苍耳子10g,野菊花10g,生地榆30g,土茯苓30g,白鲜皮10g,川椒1g,地肤子10g。

坐浴方使用方法:煎水放凉坐浴,每次15分钟,每天2次,3天换1剂,连用30天。

10、妇人减肥重燥湿利尿

妇人体重超标达20%以上者,称“妇人肥胖”,胖人多湿。“消胖之道,以调为主”,不可一味攻伐,以防伤正,治重燥和渗。

方药:炒苍术10g,法半夏10g,薏苡仁10g,泽泻10g,草决明30g,蛇床子10g,桑白皮10g,陈皮10g,白菊花10g,冬瓜皮10g,生山楂15g,丹参30g,车前草30g,沱茶10g。

11、妇人雀斑,内服滋阴降火,外敷祛斑奶

面部黑斑系肾脏阴阳失调,阴虚火旺,故肾色泛于颜面,宜内服外敷并进。

内服丸药缓图:知母60g,黄柏60g,生地30g,龟板30g,川断30g,泽泻30g,丹皮30g,当归30g,丹参60g,补骨脂30g,菟丝子30g,薏苡仁60g,共研细末水泛为丸,每次3g,每天3次。

外敷祛斑奶:大豆汁60g,冬瓜汁60g,绿豆粉30g,薏米粉30g,珍珠粉5g,桃花蕾30g,和匀,每天外涂1~2次。

12、妇人低热甘温为治

妇人低热常以虚证为主,也就是古称的“劳热”,最宜甘温除热法,再佐清退虚热之品。

方药:生黄芪15g,当归10g,银柴胡10g,太子参15g,黄精10g,云苓10g,地骨皮10g,炒白术10g,陈皮10g,升麻5g,白菊花5g,青蒿(后下)15g。

(二)黄褐斑经验方

1、益肾化斑汤仙灵脾15克,菟丝子20克,地黄(血热用生地、血虚用熟地)15克,当归、川芎、芍药(养血用白芍、化瘀用赤芍)、桃仁、红花各12克,僵蚕10克。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3次。临床屡用,效验殊速。姚寓晨,《名医治验良方》2、去黯美容汤当归、生地、熟地、川芎、赤芍、白芍、白蒺藜、白僵蚕各10克,冬瓜子15克。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屡用屡验,效果甚佳。吕景山,《中国当代中医名人志》3、血府逐瘀汤当归10克、赤芍10克、生地10克、川芎1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牛膝10克、柴胡6克、枳实6克、桔梗6克、甘草3克,水煎服。治疗例黄褐斑患者,总有效率为89.08%,其中痊愈18例(15.13%),显效51例(42.86%),有效37例(31.09%),无效13例(10.92%)。南医院窦国锌。4、柿叶去斑膏将柿叶研成细粉,加入熔化的凡士林中,搅拌,以成膏为度。外用。治疗例面部黄褐斑患者,总有效率为99.6%,其中痊愈50例(20.2%),显效例(47.8%),有效78例(31.6%)。一般外用45克(1瓶)左右可见效。少数严重者,外用克左右收效。医院柴松林。5、菟丝祛斑汤菟丝子15克、女贞子15克、旱莲草10克、何首乌12克、生地黄15克、熟地黄15克、白芍10克、当归10克、阿胶9克、枸杞子9克,水煎服。治疗53例面部黄褐斑患者,痊愈27例(50.94%),显效20例(37.74%),有效6例(11.32%)。一般服药15剂后见效。医院朱鸿铭。6、消斑汤炙黄芪15-18克、党参9-12克、当归9-15克、赤芍9-15克、炒白术9-12克、茯苓9-12克、川芎9-12克、生地9-12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大枣10枚、甘草6克,水煎服。治疗23例黄褐斑患者,总有效率为95.7%,其中显效14例(60.9%),有效8例(34.8%),无效1例(4.3%),平均服药28剂。医院王保和。r7、柴芩活血汤柴胡10克、黄芩10克、栀子10克、当归10克、赤芍10克、红花10克、莪术10克、陈皮10克、甘草10克、薄荷10克,水煎服。治疗45例黄褐斑患者,总有效率为91.1%,其中痊愈6例(13.33%),基本痊愈23例(51.11%),显效12例(26.7%),无效4例(8.9%)。本组病例最多服药40剂,疗程多在1-2月之间。山东青岛市皮肤病防治院赵洪斌。8、56例黄褐斑患者辨证为五型进行治疗:①肝郁气滞型:用逍遥散加木蝴蝶、红花、香附、三七各12g,升麻、白芷各6g;②气滞血瘀型:用桃红四物汤加甲珠、三七、木蝴蝶、香附、柴胡各10g,白芷、升麻各6g;③气虚血瘀型:用补阳还五汤加木蝴蝶、三七、大枣、丝瓜络各10g,白芷、升麻各6g;④气血两虚型:用归脾汤或补中益气汤加味;⑤肝肾两虚型:用六味地黄丸加五味子、女贞子各10g,白芷、升麻、木蝴蝶各6g。治疗结果:显效32例,好转2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2%。9、运用内服祛斑一号方(柴胡、当归、红花、白蔹、白芷、白术、黄芪、白芍、刺蒺藜、女贞子、旱莲草各10g,天花粉20g,山萸肉6g,甘草3g)及外用祛斑散(白芨、白芷、白附子、白蔹等份研末蜜调外敷)治疗黄褐斑97例,总有效率96.72%。10、运用退斑汤治疗黄褐斑45例,结果临床基本治愈16例,显效24例,好转5例,总有效率%。药物组成:柴胡15g,香附10g,茯苓20g,白术20g,生地黄30g,熟地黄20g,当归10g,川芎10g,僵蚕10g,白芷10g,白鲜皮10g,白附子6g,甘草6g。加减:胸胁胀满、口苦苔黄者加白芍、黄芩,减白附子、白鲜皮;月经不调加益母草、丹参、泽兰;心烦易怒、手足心热者,加牡丹皮、赤芍;面色晦暗色深重者,加桃仁、红花、枇杷叶。11、运用消瘀丸(柴胡、薄荷、当归、栀子、红花、赤芍)治疗黄褐斑例,与百消丹进行对照。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对照组总有效率68%,两者比较P0.05。p="12、采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黄褐斑57例,总有效率为94.7%。方药组成:桃仁、红花、当归、川芎各10~15g,生地、赤芍、枳壳、柴胡、桔梗、牛膝各10g,生甘草3~6g。若兼有气血亏虚、肌肤失濡者,加炙黄芪、党参、熟地、白芍、茯苓;兼有肝肾阴虚者,加女贞子、枸杞子、山萸肉;兼有湿热痰阻者,加半夏、黄芩、川贝、桑白皮;兼有脾肾阳虚、经络失煦者,加制附片、肉桂、桂枝、细辛。

运用桃红四物汤配合中药祛斑面膜(当归、川芎、桃仁、白扁豆、茯苓、白附子等量研细末,睡前用蛋清调药末10g敷于面部,30min后清洗)治疗黄褐斑总有效率96.88%。13、采用内服自拟化瘀祛斑散及外用自拟五白膏治疗黄褐斑患者65例,结果总有效率96.92%。化瘀祛斑散处方:益母草、丹参各g,当归、丹皮、鸡血藤、桑寄生、生地各90g,香附、桃仁、白芷、茯苓各60g,川芎、泽兰、党参、莪术各45g,红花、乳香、没药各30g。辨证加减:肝郁气滞者,加柴胡、白芍、山栀、凌霄花;脾虚湿困者,加白术、薏苡仁、木香、鸡内金、冬瓜皮;肝肾阴虚者,加菟丝子、女贞子、熟地、旱莲草、天花粉。共研为散,每服5~7g,3次/天。五白膏组成:白芷、白茯苓、滑石粉、白附子、白僵蚕各等份,共研细末,加蛋清或白蜜调膏,睡前涂于颜面部皮损处,晨起清洗。14、采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虫类药物治疗23例,总有效率95.65%。处方为:麻黄3g、连翘15g、赤小豆30g、桑白皮15g、泡参g、川芎9g、茯苓30g、甲珠10g(打碎先煎30min)、地鳖虫10g、蜈蚣2条、水蛭10g(三味虫药均炒黄,打成粉吞服)。15、运用退斑汤治疗黄褐斑45例,结果临床基本治愈16例,显效24例,好转5例,总有效率%。药物组成:柴胡15g,香附10g,茯苓20g,白术20g,生地黄30g,熟地黄20g,当归10g,川芎10g,僵蚕10g,白芷10g,白鲜皮10g,白附子6g,甘草6g。

推荐艾灸工具煴煴灸

煴煴灸

优点:悬灸微烟、渗透性强、易操作、随时随地灸、多穴位同时灸

燃烧时间:30分钟左右

方便指数:★★★★★

效果指数:★★★★★

推荐指数:★★★★★

点击查看

火爆招商中煴煴灸

健康中国传煴百年

膝关节疼痛的艾灸处理方法

温馨提示: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专业中医人士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药,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版权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我们分享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此文出于学习分享、传播更多资讯之目的,无商业用途。若涉及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邮箱:

qq.


转载请注明:http://www.fortythieves.net/zlff/5737.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