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晚报掌上长沙10月12日讯(全媒体记者杨云龙通讯员杨丽红潘爱华)这是一个平凡的人,工作时兢兢业业、恪守本分、默默付出;这是一个热心的人,多年照顾独居的老人,临时收养走失的孩子;这是一位有着大爱的人,因病离世前反复嘱咐儿子在他走后捐献遗体角膜……他,就是长沙市望城区84岁的杨西铁老人。记者今日从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遗体捐献中心及湖南省红十字角膜捐献爱尔眼科接收登记站获悉,10月10日凌晨杨西铁老人因病离世,他捐献的角膜分别于10月11日、10月12日移植给两位年龄相仿的患者,帮助他们重见光明;老人的遗体则接到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成为一名令人尊敬的“大体老师”。84岁老人最后的心愿,就是捐献遗体角膜10月10日凌晨,长沙市望城区的杨西铁老人因病离世,老人生前反复嘱咐儿子在他走后捐献遗体角膜。两个儿子遵照父亲遗愿,联系上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遗体捐献中心及湖南省红十字角膜捐献爱尔眼科接收登记站,工作人员连夜赶赴现场帮助老人完成最后的心愿。今年84岁高龄的杨西铁老人,年出生于湖南望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在望城一所小学教书,年被调到望城乔口渔场工作。在职业生涯中,杨西铁一直兢兢业业、恪守本分、默默付出,以敬业和诚信赢得了同事们的尊敬,直到年退休。杨西铁是个热心肠的人,他的两个儿子还在上学时,妻子是个临时工,他自己拿一份固定工资,家里收入不多,开支也不小。但当他看到独居的邻居老人无人赡养时,他主动把老人接到家中,精心照顾老人多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路上遇到了一个走失的小孩,在联合有关部门寻找这个孩子家人的同时,他主动临时收养这个孩子,并耐心照顾,直到找到小孩的家人……像这样的善行义举,杨西铁做了不知道多少。杨西铁退休后,仍然积极传播正能量。5年前,他看到一则关于遗体角膜捐献的新闻报道时被深深打动,觉得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于是向家人提出“百年之后自己也要捐献遗体角膜”的想法。当时,他说:“把遗体捐出去算是‘废物利用’,如果大家都不捐,医学生想练手都没标本用。”随后,他找到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遗体捐献中心办理了捐献登记。杨西铁的小儿子杨旭峰说:“父亲给我们的教诲就是‘只论生前,不论身后’。我们整个家庭的人,思想都比较开明,以父亲自身的意愿为重,我们做后辈的都非常敬佩、理解他。所以,这次也是按照他的遗愿进行捐献。”他捐献的角膜,帮助两名患者重见光明10月10日,湖南省红十字角膜捐献爱尔眼科接收登记站的工作人员将杨西铁老人的一对角膜小心翼翼地取下,经评估符合移植要求后,于10月11日、10月12日分别移植给两位年龄相仿的急性角膜感染穿孔及粘连性角膜白斑患者,帮助他们摆脱黑暗、重见光明。老人的遗体则接到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成为一名令人尊敬的“大体老师”。医院角膜移植专家在完成角膜移植手术后感概道:“杨西铁老人的一生,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传达正能量和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普通人的不平凡,感谢他的无私奉献给角膜盲症患者带来复明希望。”网上登记:
转载请注明:http://www.fortythieves.net/yfcs/11014.html